中国认知传播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学术论坛在 湖南岳阳成功举行
- 2019-09-29 10:40:00
- admin 原创
9月27日至29日,中国认知传播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学术论坛在南湖湖畔的湖南理工学院举办,与会老师包括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吉首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渤海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二十余所高校认知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100余人,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融合与创新:球土化背景下中国认知传播学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学派”,会上老师与学生们分享在认知传播学领域的学术思路和研究成果。
9月28日的开幕式上,湖南理工学院副校长张国云教授致欢迎辞,对莅临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表达由衷的感谢。随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然毅教授、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四川大学二级教授欧阳宏生教授分别致辞,讲述了认知传播学发展历程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开幕式结束后,本次大会的主旨报告正式开始。中国传媒大学的周鸿铎教授分享报告《人类传播理论研究新时代》,报告中指出人类传播理论研究在如今这个时代出现了三种传播理论模式,及信息传播理论模式、知识传播理论模式和文化传播理论模式。清华大学的郭镇之教授分享的报告主题是“中国形象的国外传播与国际认知:从中美主播的跨洋对话谈起”,文章从两位中美女主播的跨洋对话为案例,探讨了中国形象海外传播的现实困境、借船出海国际传播的可能性和有助于国际受众重塑中国印象的认知传播学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周小普教授分享的报告主题是“透明的”事实与“模糊的”算法:事实核查网站与社交媒体互动研究。暨南大学谭天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应该成为认知传播研究的主攻方向,并分享了自己在认知传播学领域关于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经验和研究。
主旨报告的第二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军昌强调:发展认知传播学需要做强内核,做宽外延。杭州师范大学施旭教授分享自己的报告《AI,人类交际与全球智能话语体系的构建》,报告中指出在人机交互的各要素作用下,智能话语将形成新的交集样态与秩序,我们亟需建设一个“全球智能话语体系”,确保世界安全稳定,助推人类繁荣进步。厦门大学谢清果教授分享报告《人类文明传播视域下的“中国”观念新探》,报告中提出在当代阐扬“中国”观念中的文明交往观,高扬可沟通的“中国”形象,理应成为传播学者的应有责任与担当。暨南大学晏青副教授进行了认知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主旨报告的第三场,来自密歇根中央大学的Allen A. Hemmat教授分享了中国经典的全球定位,探讨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认知,特别着重于西方世界对中国经典的接受和理解。来自日本札幌大学的张伟雄教授分享了日本媒体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早期报道,以期揭示日本现今的中国形象的一个侧面。最后,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林克勤教授分享报告《体认传播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报告中指出体认传播学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宏大理论体系专业化题域的多样化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当代诠释与再度出发的又一进路。
下午,分为两个分论坛,分论坛一围绕“智媒时代的媒介记忆与认知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华文化传播”两个主题;分论坛二围绕“融媒内容生产与认知传播”、“形象与安全认知传播”两大主题,论坛上,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和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李军博士作为萌泰数据代表与参会老师分享了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基于数据库运用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算法等一系列研究工具开展学术研究,获得了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本次会议的闭幕式上,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林克勤教授致闭幕辞,表达了对认知传播学发展的美好祝愿。据悉,下一届中国认知传播学年会将由贵州师范学院承办,萌泰数据祝愿中国认知传播学发展越来越好。
发表评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