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两会大数据Ⅱ】四年间,两会新闻热点变化趋势的大数据透视(2016-2019年)
- 2019-04-09 16:50:00
- admin 原创
上月,全国两会闭幕。作为我国民主集中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最主要体现的会议,每年两会召开前后,各类话题均吸引广泛关注及报道。紫金传媒智库团队借助新闻舆情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全程监测两会新闻报道、追踪热点、系统研判,深度解读2016-2019年两会热点话题的变化和关系。
四年间,两会新闻热点变化趋势的大数据透视(2016-2019年)
紫金传媒智库
南京大学“双创”新闻数据实验室
数据支持:萌泰数据
上月,全国两会闭幕。作为我国民主集中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最主要体现,也是代表们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重大会议,每年两会召开前后,相关话题均吸引了广泛的媒体关注和重点报道。
每年两会结束后,深度解读两会各类大数据分析报告已有不少,但关于几年来两会新闻热点话题的趋势分析并不多。紫金传媒智库团队借助新闻舆情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全程监测两会新闻报道、追踪热点、系统研判,并对两会召开前后的热点话题以及舆情特征进行分析,解读2016-2019年两会热点话题的变化和关系。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团队选取了2016年至2019年每年两会召开前后的所有含有“两会”关键词的互联网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比较,研究团队将时间范围设定为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本研究数据源主要基于南京大学中文新闻数据库和百度、新闻等搜索引擎检索的新闻报道。团队共采集了符合条件的新闻13.45万余篇,2016年至2019年的新闻报道数量分别为1.95万条,4.11万条,4.29万和3.1万条,这些新闻报道按域名统计共涉及788家媒体。
本次研究基于中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新闻文本进行分类学习,通过构建特定的话题模型,团队对所有新闻文本内容进行话题识别,建立文本和话题的映射关系。团队将通过分析媒体的报道热度,新闻文本关键词,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话题的关注度,话题之间的共现关系等,提供深度的分析和解读。
二、分析与解读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两会代表将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会议内容与结果关乎国计民生,因此两会间所讨论的政治议题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团队共收集并整理了一级话题20个,二级话题109个,据此建立话题结构模型,并采集了每一话题下媒体新闻报道数量,据此分析媒体的报道倾向。
两会新闻报道话题结构模型
(一)数量趋势:两会新闻报道热度持续不减
通过将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的两会新闻报道数量按日期进行呈现,我们可以获得每年两会前后的媒体报道热度的趋势。
2016—2019年新闻报道趋势对比
总体来看,每年两会的媒体报道趋势大体不变。在两会召开前(1月中旬至2月底)会有一个预热的阶段,并形成一个小高峰;在两会进行时,媒体关注热点呈爆炸式展开,会持续出现多个高峰。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两高”报告发布等节点形成舆论波峰。
四年比较来看,2018年两会新闻报道热度最高。这是由于2018年两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也是五年一次的换届选举会议。2019年两会的媒体报道热度预计持续更久。今年两会出台的各项政策将进入落实阶段,例如增值税改革作为今年更大规模减税的一道“主菜”和“硬菜”,自4月1日起正式落地,新政将给广大企业和民众带来重大利好,这将引起媒体的进一步持续关注。
(二)词云分析:“发展”依然是主旋律,民生热点备受关注
我们对近四年来的每年的新闻报道进行词频统计,并生成词云图。词云图对比如下:
2016—2019年新闻报道词云图对比
总体来看,四年来两会新闻报道重点关键词变化不大。“发展”仍是每年两会最重要关键词。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绿色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都离不开“发展”。今年两会尤其强调“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要把“高质量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上,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推动,方方面面都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发展”一样,“企业”、“经济”、“市场”等关键词词频四年来一直也都很高。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支持各类经济主体创新发展。
(三)话题分布:核心话题依旧,2019更注重高质量发展
研究团队根据话题分析框架对近四年来的每年新闻报道进行话题分析,建立每篇新闻和话题之前的映射关系。如果一篇报道涉及多个话题,我们将对每个话题报道数量进行累加。以下是各四年来各话题占比图。
2016—2019新闻报道话题占比图
从近几年关注点分布来看,每年两会报道关注话题分布基本保持不变。前十大话题分别是:“经济发展”、“美丽中国”、“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收入水平”、“依法治国”、“教育公平”、“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紧随其后的是“脱贫攻坚”、“就业创业”、“健康中国”等。需要指出的是,媒体对“营商环境”和“减税降费”话题的关注近年来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这既是民意的诉求,更反映了两会对这些领域的重视。
2016—2019热点话题媒体报道趋势
从前十大话题关注度的变化来看,媒体对于“经济发展”关注度最高,且长期处于居高不下的趋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企稳回升的大背景下,2019年也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
“科技创新”、“美丽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关注度近几年关注度均较高,其中“科技创新”和“美丽中国”的关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也说明,在追求经济发展、坚持“供给侧改革”的同时,我们更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保护,而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竭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是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9年“金融体制改革”关注度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今年两会期间,备受瞩目的科创板正式落地。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决策,是资本市场为新经济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战略性选择,这对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
此外,收入、教育话题关注度虽有波动,但关注度一直不减。今年两会政府报告尤其强调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减负、学前教育以及义务教育;而“乡村振兴”、“教育公平”“脱贫攻坚”、“依法治国”、“改革开放”在近几年里变化不大,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
1、“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美丽中国”稳居前三
2019年两会新闻报道话题数量分布
媒体对两会的报道中能形成什么样的话题热点主要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两会的性质以及议程安排,这具直接影响;二是媒体本身的属性以及对报道的重视度也具有重要影响。从话题数量分布图来看,今年两会媒体报道数量最高前五名话题依次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美丽中国”、“供给侧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约占62%独占鳌头,与后几个话题拉开差距,“科技创新”、“美丽中国”、“供给侧改革”占比差别不大,都维持在45%左右。据此,研究团队对这些热点话题进行了解读。
经济发展。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目前的经济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但是总体趋势还是稳中有进的。“稳”主要指经济指标稳定,去年GDP增量约为1.4万亿美元,增幅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位居首位;就业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进”主要是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但进展平稳顺畅;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排名,中国从78位上升到46位,一年提高了32位,今年可能会有更大进步。其次,消费结构在升级。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跟前年相比增长了9%,消费结构逐渐升级,恩格尔系数为28.4%,达到了较高收入国家的水平。我国消费持续扩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将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政策,加快开展“5G”商用部署等。最后,财税政策继续支持。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的扶持,把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进行了调整,加大所得税的优惠力度。还有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原来是3万,现在提到10万。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提升支撑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逐渐落地清晰和多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明确强调,科创在舆论场中也频繁掀起话题讨论。特别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领域有了很多新提法:“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等等。因此今年科创走红并不为奇。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关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中国,除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外,今年两会还提出了要改革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等。建设美丽中国要创新环境治理方式,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制定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来推动绿色发展。
供给侧改革。步入“十三五”的中国经济,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攻坚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今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解决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转型期结构性问题。这也使得供给侧改革越来越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总体来看,2019年民生类的话题备受关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开启了以人民为中心、迈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今年两会上社会保障、教育改革、收入分配、脱贫攻坚、健康中国、住房制度、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相关的话题毫无意外地成为关注焦点,这些话题并且还被总理称之为“天大的事”。
2、开幕前后媒体关注话题结构差别不大
总体来看,两会召开前和进行时媒体对于同类话题的报道数量差别不大,相关话题报道几乎持平。“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美丽中国”、“供给侧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报道占比位列前茅。
2019年两会开幕前和两会进行时
各个话题数量对比
两会进行时对“经济发展”话题报道的占比比预期要少,而“科技创新”、“美丽中国”、“供给侧改革”、比预期都要多,“金融体制改革”报道几乎持平。可以看出媒体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精心策划,主动设置议题,在两会这项重大事件中积极掌握舆论主导权,也能抓住公众关注点,及时呈现公众所想要看到的新闻内容。
3、中西部聚焦脱贫,沿海更关注科创
2019两会热点话题地域分布图
从话题地域分布来看,(1)“脱贫攻坚”主要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最多,如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贵州等。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发展程度较东部沿海地区较慢,开发程度不够,这也是造成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大的重要原因。
(2)经济发展作为全国人民热切关注的话题,各个地区对于“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差别不是很大,其中中部地区以及青海、四川、黑龙江等地对其关注度最高。全国各地都密切关注经济发展的话题,以期转变发展模式,从而达到全民小康。
(3)就业话题的热点分布区主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如云南、贵州、四川以及东北地区,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就业问题凸显。解决这些地区的就业问题也是重中之重。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4)对于科技创新话题的关注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化、现代化水平高,因此对于高新科技的引入也就更加密切。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推动欠发达地区要靠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四)共现网络: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
共现分析是将各种信息载体中的共现信息定量化的分析方法,以揭示信息的内容关联和特征项所隐含的寓意。如果一篇新闻中出现多个话题,我们将累计每个话题与其它话题之间的共现次数。针对2019年的新闻报道计算所有话题的共现次数,用可视化方法来展现话题共现网络,揭示各个话题之间的关联性。
2019两会话题共现网络图
由话题共现网络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教育公平”、“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度比较紧密,媒体在报道其中一个话题时经常会涉及到其它话题的内容;“经济发展”的节点最大,出现的频率最高,与其它话题之间均建立了联系,其中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在讨论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时,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会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联系在一起。这说明近年来,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美丽中国的追求,不仅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更要注重品质追求,尤其是环境改善等效益指标;“反腐倡廉”与“依法治国”之间的间距最短,在提到依法治国时,必然会涉及从严治党、廉政建设的相关话题。“脱贫攻坚”与“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打好脱贫攻坚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三、结语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2019年两会的召开为今后的国家发展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通过对两会期间媒体新闻报道内容进行采集,建立话题结构模型,从多个维度进行大数据分析,研究团队发现:
首先,“发展”是贯穿近年两会的重要关键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更加关注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其次,2019 年全国两会媒体舆论依然保持高热度,媒体对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美丽中国”等话题最为关切。再次,通过分析热点话题近四年的关注趋势,研究团队发现,近年来两会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关注度分布大体相同,经济发展的定力保持稳定,相关政策具有延续性。在分析话题共现时发现,媒体在报道相关话题时,两个话题或者多个话题之间具有关联性。最后,在对相关话题进行了地区的差异性对比分析发现,各个省份对于不同话题的关注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与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发展需求差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