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新论|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

2020-04-27 11:11:00
何雪松、刘仕清
原创
摘要:本文节选自何雪松、刘仕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发表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7卷第3期《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文章从“当前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应对策略”两个方面,阐述了社会工作教育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创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克服当前 “教”“学”“用”三个方面的挑战,主动承担责任。 “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应对策略”从七个角度对挑战作出了回应。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工作教育恢复三十年以来,其发展具有鲜明的 “教育先行”的特点,社会工作教育界 “以责任应对新挑战”。如今,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新的变局和新的挑战,更需要积极主动寻求创新应变,促进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社会建设,回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体上来看,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需要从外延式扩展向内涵式发展,从数量扩张式发展向高质量创新发展转型。过去三十多年,社会工作教育的规模扩大很快,开办社会工作本科、硕士和博士的高校数量连年攀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对“质”的突破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社会工作教育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发展的转型和升级。

       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质”的突破,体现在“高质量”和“创新”这两个关键词上。“高质量”就是要从“量”的扩展转变为“质”的提升,也就是人才培养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这个质量要求就高等教育机构而言,就是要有明确的、可测量的(或可观察的)能力标准和专业素养;就社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机构(或岗位)而言,就是可以胜任岗位要求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创新”就是要直面中国社会转型新的结构性议题,回应全球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在社会工作理论、模式、技术和技巧上有新的贡献。在前一个阶段,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英美和港台的影响,高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是“引进”的。现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丰富实践,重新思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教学创新。

       因此,高质量创新发展是社会工作教育在新的时代要求下的专业使命,而要真正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需要对社会工作教育的 “家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当前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挑战

       分析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挑战,可以从“教”、“学”和“用”这三个角度出发,从而回答以下六个问题:谁在教?教什么?谁在学?学到了什么?谁在用?用得如何?这六个问题总体可以勾画社会工作教育的现状。

(一)“教”:社会工作师资力量和课程体系有待改进

(二)“学”:学生的专业获得感和认同感有待加强

(三)“用”:专业对口的社会氛围有待优化


三、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应对策略

       从社会工作视角来看,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社会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很多有需要的群体得不到应有的服务。社会工作教育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直接回应,就是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社会数字化的兴起,给社会工作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目前,国家致力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治理能效,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社会转型、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公共卫生应急、紧急救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次冠状病毒袭来,社会工作积极介入,在疫情的联防联控、社会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需要思考疫情结束后如何进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全球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动,社会工作如何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也需要有前瞻性的探索。因此,新时期社会工作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亟需创新建设,以实现 “质”的飞跃。这就要求社会工作教育积极回应社会转型的新变化,回应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和全球社会的变动趋势

       社会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要以学生的专业获得感和认同感的提升为目标,以 “教”“学”“用”的协同进步为支撑。只有这样,社会工作教育才能更好地回应时代的要求,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建立适应中国语境的社会工作课程体系

(二)加强社会工作师资队伍建设

(三)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社会崛起。网络是人们沟通的工具,也是一种活动空间。社会工作教育需要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开拓社会工作的空间和领域。

       要推进社会工作教育智慧化建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极大地便利了交流,通过互联网技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便利于任课教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反馈,改变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模式。远程教学、共享课程将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社会工作界要开发更多的线上课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实现社会工作教育的均衡规范发展。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方面,我们已经探索建立了 “互联网+”的 “智社”专业实习与督导平台,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为社会工作实习提供及时的实习指导和督导,从而提高实习的效率。

       要提升学生应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能力以及计算和编程能力。虽然,目前已有的各种终端、程序便于社会工作的开展,但是与社会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性还有一定的差距,亟需培养学生互联网应用技术和能力,充分借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社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随着社会工作的数据化趋势的强化,学生需要有互联网思维,具备计算和编程能力,社会工作教育要与计算社会科学进行结合

       要积极探索网络社工教育。所谓网络社工,就是以网络为媒介而开展的社会工作,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遵循网络社会工作的特殊原则,协助虚拟社会或者网络社会中的案主解决问题,是一种以网络社会中的个人、家庭、有共同问题的网络社区或小组等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网络社工是传统社工的延伸和补充,具有服务对象群体更加广泛、服务过程更有私密性、服务场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特点。社会工作教育需要加强网络社工的探索和研究,开拓社会工作的新领域。

(四)加强社会工作与新技术的结合

(五)推进 “积极而非激进”的宏观社会工作

(六)建立更加紧密的学校-机构教学联盟

(七)促进跨学科的教育合作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