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推“慧治理”——“运用大数据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调研报告

2018-10-11 09:41:00
戴金梁等
转贴
摘要: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是上海从2014年始持之以恒推进的全市重点工作。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情况,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是上海坚定追求卓越价值取向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高质量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最新课题。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栖身之地,也是政治、社会和市场交织的区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那么进入新时代如何运用大数据更好地为社区治理服务呢?今天小锐带大家一起探讨大数据如何助推社区治理。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55期中青班三位学员通过对大数据与社区治理关系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现实

1.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新型传感器正快速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人有终端、物物可传感、处处可上网、时时在连接”,大数据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一场认知革命和治理革命;它不仅能让过去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而且能帮助预测未知预判未来。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思考社区治理“治什么、怎么治、谁来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2.社区治理面临痛点瓶颈

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抓住“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是体制创新”的要求,推动社区治理取得长足成效,但一些痛点瓶颈长期存在亟待解决。比如力量下沉后“上下条块”运作机制不完善,硬件投入度与群众实际获得感有距离,信息不对称服务不精准,力量不足手段传统等。充分运用大数据,改造机制、重塑流程,提升智能化水平,是新形势下解决社区治理痛点和瓶颈的重要突破口。

 

3.基层探索初显成效

面对“陌生”的大数据和“熟悉”的社区治理,充满创新精神的上海基层正在行动,着眼于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职能,开始了各具特色的试验探索,并初步尝到了甜头。宝山区建立了覆盖全区550个居村、双向互动的“社区通”,短短一年时间“吸粉”33万户家庭(约占80%)、45万居村民(约占60%),4.3万名党员亮出身份,发挥作用。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整合内部数据和公安人口数据,形成“社区数据平台”,同步链接“黄浦瑞金APP”;杨浦区控江路街道以近2万个“神经元”打造“社区大脑”;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大脑”和 “民情日志”同步上线,有效地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显示度和精准度。

 


二、问题

1.现代技术不习惯:有数据,但没有数据思维

目前已建立的网站和系统数据采集不全面、更新不及时、数据不准确,在建立现代智能化数据库时,突出发现原有基础数据本身“家底”不清,存在先天缺陷。基层不少同志感到大数据说不清、道不明、用不着,离自己还有一段距离,凭现有工作机制还能应对,已成习惯。服务群众、处置问题还习惯凭经验判断,而不是凭数据来分析和决策。

 

2. 各自为政不共享:有数据,但没有大数据

在前些年信息化建设中,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系统,但在本位主义和安全担忧的思想下,各单位特别是条与条、条与块数据不互通互联,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虽然近年来,不少地区部门单位探索建立了一些新的大数据和无数个微信APP,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其本质上仍是数据“碎片”和“孤岛”。基层也反映数据重复采集、低效采集,对此颇有怨言,担心会成为新一轮的信息化浪费。

 

3 .应用效果不明显:有大数据,但没有大应用

在履行“三个公共”职能中,目前建立的大数据多侧重于公共安全;在人、物、事件中,多侧重于一个个物。数据库大多只停留于发现和统计,分析和应用功能明显不足,投入大、应用窄,上了设备、没改机制,最典型的是大数据感知发现问题后,仍沿用网格化等传统手段或人工到现场处置,出现“数据让人工跑腿”“穿新鞋走老路”的怪圈。同时,目前大数据大多从本位主义出发,而不是从群众需求出发,仍是单向的管理而不是双向的治理,各方参与不够,动力不足,群众的获得感不全面不明显。基层干部戏称,手机里有N个APP,但最管用的还是工作微信群。

以上问题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顶层设计不及时、工作机制不健全和工作能力不适应。

 

三、建议

面对大数据,我们无可回避,应该热情拥抱、使其为我所用。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运用大数据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技术无障碍、思想待统一,应用要精准、安全是保障”,当前至关重要的是“看清楚、想明白”,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一是“变与不变”的关系。变的是技术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不变的是党的领导和社会各方参与的自治共治。二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只是我们达到目的的技术手段,最终目标是按照推进高品质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三是“顶层与基层”的关系。大数据的生命力在于“大”和“运用”,顶层设计是“牛鼻子”,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应该像现有财政“收支两条线”制度一样,先做大蛋糕再各取所需。四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数据背景下的社区治理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社会和市场,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市民群众各司其职,协同推进。五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技术更新快速迭代,既要着眼当前,又要做好长远规划;既要全面应用,又要为将来留有更新的余地和接口,避免重复建设甚至推倒重来。

 

运用大数据提升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场破解治理难题、重构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率的“慧治理革命”。为此,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1.打破框框,思想再解放:树立互联网思维,上下条块“一盘棋”

(1)把“慧治理”作为“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的革新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大数据、智能化是对现有治理体系、机制和手段的全新颠覆,是又一次“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建议以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解放思想先行,打破现有思维先行,打破现有条条框框先行,切实破除“愿不愿”“要不要”“敢不敢”的禁锢,树立“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的思维,树立“有共享才能共赢”的思维。

 

(2)把“慧治理”作为“推动高质量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系统工程。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化社区治理,是一项牵涉体制上下内外、城市事事处处、群众生产生活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原则,以智能化助推社会化、以智能化倒逼法治化、以智能化促进专业化,打破习惯思维,树立互联网思维;打破传统科层制,追求扁平化;打破以我为主的中心化,构建共生共治的生态化治理格局。

 

(3)把“慧治理”作为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一把手”工程。正因为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革新工程和系统工程,社区治理智能化必须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全市统一指挥,各方统一行动。建议市大数据中心要尽快实体化运作,加强全市大数据的规划谋划、统筹协调和督促推进,制定全市《实施意见》《行动方案》和《安全规则》,列出时间表和

路线图,制定相应标准和导则,建立日常沟通协调和督查推进机制。建议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尽快整合共享相关数据,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2.打通围墙,数据再重构:强化顶层设计,互通共享“一张网”

(1)多渠道、多维度采集数据。按照“数据集中、应用分端”和“按源采集、按需应用”的原则,构建“1+X”大数据格局,“1”为全市“一张网”,“X”为各方若干“应用端”。建议各条线部门的数据要按行业采集,纵向到底,归集建设交通、公安消防、公用事业、通

信电缆、居村房屋等基础部件数据库和实有人口、企业法人、就业救助、社会事业等公共服务数据库。建议各区和街镇的数据要按区域采集,横向到边,形成各物件、各场景、各事件的区域数据库。 同时,整合公安、网格和物业各自设立的监控探头数据,形成全市互通互联的监控图像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打破单位墙、行业墙、地区墙,实施大归集大合成,成为“全覆盖、无死角”,有广度深度、有浓度可信度的全市“数据大脑”,使数据孤岛成为数据海洋,真正让数据“大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并动态跟踪、实时更新、自动抓取,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做好准备。

 

(2)统一数据应用标准和导则。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前提是标准统一,模式统一,从而才能互通互联、有序有效。建议要抓紧制定与大数据有关的采集和共享导则、建设布网导则、感知监控导则、市场准入导则、技术开发导则、发现处置导则、安全防控导则、评估评价导则等,并推动修订或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同时,按照政府采购规则,建立全市统一的技术运营商、数据运营商、城市运营商和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智库机构等采购库,制定购买服务规范文本,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安全责任,确保数据既共享又安全、应用既活跃又有序。

 

(3)鼓励应用创新、重塑处置流程。从IT到DT,数据只是生产资料,计算应用才是生产力。建议积极鼓励各区各部门各行业结合各自实际,着眼于“公共服务重在精准高效、公共管理重在精细有序、公共安全重在预判预警”,开发各层各类、便捷惠民的数据大脑和应用程序,切实用大数据来决策、服务和管理。同时,要按照大数据规律,重塑工作流程和处置机制,防止出现“数据现代、手段传统”的怪圈;重塑激励导向和考核体系,避免出现“因为发现问题多、反而考核垫底”的尴尬。

 

3.打磨精品,服务再做实:坚持双向对接,精细精准“一键达”

(1)加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建议根据大调研和大数据找准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痛点,以问题为导向,以最大公约数为基数,以群众感受为第一感受,以群众评价为第一评价,重新统筹配置各级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让现有的服务变得方便快捷,让原来的粗放变得精细,让以前的不可能变为可能,真正提升群众的感受度、满意度和获得感、幸福感。

 

(2)推进实体化应用和为民办实事。建议以应用牵引智能化推进,集中力量办成办好几件实事,让群众感受到智能化的高效便捷,让各方尝到智能化的甜头。比如,瑞金二路街道探索通过“养老服务一键申请”,精准为社区老人提供送餐、助浴、就医、安全、精神慰藉等9大类48小类服务,满意率达100%。临汾路街道通过红外线传感器随时监管沿街商铺跨门营业,“人在做、云在看”,大大提升城管执法的效率和震慑力。控江路街道对电瓶车车棚(库)统一采用微信二维码和刷卡两种开门方式实现无人看管,并配备无线烟雾报警器、智能充电桩、电弧灭弧保护器及高清探头“四件套”,既解决了充电安全问题,又解决了非机动车偷盗问题。

 

(4)需求“一键表达”,服务“一键送达”。建议充分利用人人拥有的免费终端——手机微信,让政府大数据和每个居民直接相连对接,实现从“一网通办”到“一机即办”,从“最多跑一次”到“最多点一次”,实现群众需求“一键表达”,政府服务“一键送达”。建议将民政救助、就业补助等相关补助集中到“一张卡”,让“一张网”对应“一张卡”,并通过大数据自动精准审核,网上自动发放。

 

4.打造核心,党建再引领:创新方式方法,自治共治“一起来”

(1)主动“圈粉”,扩大覆盖面。建议推广宝山区“社区通”模式,用好手机微信“表达、分享、自治”功能,主动“圈粉”,把广大居民(特别是青年人)聚起来,让社区人气活起来,使党组织作用发挥出来,做大朋友圈,扩大覆盖面。特别是居住在社区的共产党员,要从“双报到”到“双参与”,主动亮出身份,切实发挥骨干引领作用,让群众感到组织就在身边,党员离自己很近。

 

(3)内容为王,扩大参与率。建议党建引领要通过网上阵地主动宣传发动,主动吸粉“喂料”,引导居民“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围绕物业管理、业委会运作、乡规民约、垃圾分类等居民最关切问题,形成议题提出、民主决策、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等机制。建议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参与自治共治,鼓励支持有品质有口碑的社会组织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有效延伸党委政府的工作手臂。

 

(3)核心是人,选好带头人。建议以居村委换届为契机,选好居村委党组织负责人,留住经验丰富的“老书记”,培养一批有潜力、有定力、有能力的80后90后“新书记”,使其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当家人”。机关和居村干部要适应“机对机”和“人对人”相结合、全天候全过程相关联的工作模式,提升“一专多能”“全岗通”的过硬本领。要善于发现和主动挖掘基层群众中的网络“能人”“达人”,包括退休的老干部、楼组长、文体活动骨干、法律专业人士等,让群众来做群众工作。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