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中前行”:2020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话题分析

2020-08-18 09:20:00    admin    3164    原创
摘要:本研究对今年“两会”63736 篇新闻报道进行大数据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疫情防控”、“一国两制”、“科技创新”在20个“两会”新闻热点话题中排前三位。不同区域媒体的“两会”新闻话题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更关注“科技创新”,中西部地区则更关注“脱贫攻坚”。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发展”始终是“两会”新闻报道的主旋律,“稳企业”、“保就业”、“保经济”都是当下最为重要的现实问题。

“惊涛骇涛中前行”:2020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话题分析

郑丽勇,李军,郑莺婉

(南京大学紫金传媒智库)

一、研究概述

(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两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迟了两个半月召开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5月28日落下帷幕。作为每年最大的政治盛事和国家活动,“两会”相关话题本就吸引着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今年的“两会”更是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是新冠疫情对中国和全球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二是2019的香港“逃犯条例”所引起的动乱事件以及“涉港国安法”的推出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三是,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又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多重历史使命叠加,使得本次“两会”具有格外重要的历史意义。今年的“两会”主要议题包括表决通过《2020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等内容。《2020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2)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3)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4)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5)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6)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7)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8)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二)内容、数据与方法

“两会”新闻是媒介对“两会”及其相关内容再建构,是“两会”及其精神的社会化过程。“两会”新闻所建构的信息场域是中国社会各阶层互动并形成社会共识的公共空间,认识并厘清这个信息场域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内容。本研究通过对“两会”新闻报道文本内容进行话题分析,建立文本和话题的映射关系,分析媒体的报道热度、新闻文本关键词,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话题的关注度,话题之间的共现关系等。重点考量媒体关于“两会”报道的重点话题以及时序分布,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媒体的“两会”新闻报道话题的差异和侧重点,不同类型话题之间的关系等。

    (2)数据。本研究的数据均来自南京大学中文新闻数据库[1],通过关键词检索,选取了今年两会召开前后的所有含有“两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等关键词的互联网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选取5月1日至6月30日,数据采集范围覆盖报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三种媒体,共采集符合筛选标准的新闻报道63736条。其中报刊包括人民日报及大陆地区31个省级报纸,共采集新闻8706条;新闻网站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10家主流媒体网站和31个省级新闻网站,共采集新闻53352条;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新榜公众号排名检索选择了75家代表性自媒体,共采集符合筛选标准的新闻1688条。

(3)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LDA算法[2]对采集的新闻文本进行主题分析。首先对所有文章内容进行分词处理(通过自定义词典保留核心关键词,剔除停用词和明显无关的部分词语),再使用HDP模型[3]探究所有文本语料中的话题组成,根据分析结果选取最佳的话题数量,最后构建LDA模型对新闻文本进行话题聚类。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最终由计算机自动聚类了21个话题,这些话题覆盖了99%的新闻文本,在合并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各级政府落实两会精神”的两类话题后,最终我们建立了20个一级话题。我们对所有新闻文本进行了话题标注,为每篇新闻赋予了1-3个最相关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多维统计分析、可视化呈现和分析解读。

图1:2020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话题

二、热点话题分析


       今年“两会”媒体新闻报道的前十大话题分别是:“疫情防控”、“一国两制”、“科技创新”、“美丽中国”、“人才教育”、“建言献策”、“社会发展”、“脱贫攻坚”、“两会精神”、“对外开放”、“全球抗疫”、“公共卫生”等。“疫情防控”、“一国两制”、“科技创新”位列前三。


“两会”期间,我国疫情已进入下半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疫情防控”成为首要话题是情理之中。而今年“两会”的另一项重要议题则是全国人大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涉港国安法”对于补齐国家安全短板,维护香港长期繁荣具有深远影响,“一国两制”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话题之一。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了“新基建”这一概念,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建设,发展新一代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今年的“两会”也多采用隔屏交流、云直播、云采访等高科技手段,“科技创新”亦位居媒体报道话题的前列。

图2:2020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话题排名


    “经济发展”话题排名垫底,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政策有所转变,不再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而是要高质量的发展,其中“科技创新”才是未来的突破方向;另一方面,环境、卫生、教育、脱贫、治理、就业等社会民生相关的话题今年更受关注,相比而言,经济发展相关的话题相对比重有所降低。



三、媒体话题比较


  不同类型媒体话题比较发现,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三种类型的媒体报道话题存在结构性差异模型。

          人民日报及31家省级机关报的新闻报道中,“美丽中国”、“一国两制”、“疫情防控”占据热门话题的前三位,“建言献策”位列第四,“科技创新”位列第五。其中,“建言献策”话题是报纸类媒体的报道特色,其他两类媒体报道比重相对较少。

       10家主流媒体网站和31家省级新闻网站的新闻报道中,前五大热门话题分别是“疫情防控”、“科技创新”、“一国两制”、“人才教育”和“美丽中国”。数据显示,网站媒体的话题分布与报纸媒体比较接近,一方面,网站媒体更喜欢转载报纸发布的文章,另一方面,这些网站的新闻报道往往也是对报纸新闻内容的二次加工或深度解读。由于网站媒体新闻数据量在本次研究数据

中占比较大,因此新闻话题的总体分布和网站媒体的话题分布基本接近。

社交媒体方面,本研究选取了75个微信公众号,涉及传统媒体、自媒体等多种类型。社交媒体的话题分布与上述两类媒体存在一定的差异。社交媒体更侧重于科技创新方面的报道,前五大热门话题分别是: “科技创新”、“一国两制”、“财政预算”、“公共卫生”和“人才教育”。

图3:2020年全国两会不同类型媒体新闻报道话题TOP5


四、话题共现网络分析


“数字防疫”、“互联网教育”均离不开科技创新。新闻媒体在报道其中一个话题时经常会同时涉及到其它多个话题的内容。通过话题共现网络可以看出,“疫情防控”、”科技创新”、”人才教育”等话题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为紧密。今年“两会”受疫情影响,新闻发布会、委员通道、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等活动均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安排,5G等新技术广泛运用于两会报道中;此外,疫情防控方面,科学防疫、数字抗疫等成为了重点。人才教育方面,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在线教育成为了热门话题。


图4:话题共现网络


“一国两制”与“美丽中国”关系也十分紧密。这是因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坚持“一国两制”都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会新闻报道中,两者往往同时被提及。

    “建言献策”与“两会精神”主题与其他主题关联分析显示,“建言献策”与 “疫情防控”、“科技创新“、”一国两制“、”美丽中国”等话题关系紧密;而”两会精神“与”科技创新”、“疫情防控”关联最为紧密,在报道相关话题时常共同出现。

图5:建言献策和两会精神话题共现网络


五、区域话题比较


我们将大陆地区31个省份的报纸单独作为分析对象,单独分析每个省报纸媒体在两会期间的所有两会相关的新闻报道内容,对比不同话题的提及率。

  1.“美丽中国”

大陆地区31个省份的报纸话题比较分析显示,“美丽中国”话题在所有省份中都较高,比重相对更高的省份主要有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贵州、福建、海南、西藏等。这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青山绿水”被更多地提及。

图6:话题区域分布-美丽中国

 2.“脱贫攻坚”

今年“脱贫攻坚”话题在湖北和内蒙古特别醒目,这主要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两次下组团的发言。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强调,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在湖北代表团,习近平强调,坚决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排除湖北和内蒙古外,脱贫攻坚话题热点分布仍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如山西、陕西、甘肃、河南、重庆、广西、江西、新疆及西藏等地。

图7:话题区域分布-脱贫攻坚


3.“科技创新”

对于科技创新话题的关注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如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川、湖南、河南等地。在中美贸易战和疫情防控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唯有“科技创新”才是突破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东部沿海地区,新疆地区对于该话题也呈现较高关注度,这主要是欠发达地区也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尤其是农业产业创新升级等。

图8:话题区域分布-科技创新


六、话题时间序列分析


1.总体趋势

受疫情影响,今年“两会”召开时间推后,今年的预热阶段启动明显较往年更晚。媒体在该阶段的报道多将视角放在全国人大代表对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对议案的调研方面,报道话题呈现多元化、细分化。

图9:新闻报道数量趋势


 5月22日至28日“两会”期间的新闻报道构成一个高位平台。5月25日,《2020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两高”报告发布等节点形成舆论波峰。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部以法典形式命名的法律,被誉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引起媒体的广泛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28日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正当之举,对保障香港长治久安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会结束后,新闻报道数量大幅回落,之后的一个多月出现5次小周期,每个周末成为低谷。报道内容主要包括:(1)各地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2)围绕两会期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讨论与解读;(3)伴随涉港国家安全立法程序的推进,广泛的意见收集、征询工作,以及国内外对此的关注与讨论。


2.重点话题趋势比较:科技、抗疫和教育


从话题报道趋势来看,“疫情防控”、”科技创新”、”人才教育”三个主题报道量波动幅度非常相似,话题报道数量波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原因可能是在“两会”的报道中,大多数报道会同时涉及这些话题。


图10:话题趋势对比:科技、抗疫和教育


 今年两会有两项影响深远的议题——民法典和全国人大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依法治国”和“一国两制”也因此成为了媒体关注的重点。这次两会后,中国正式迎来“民法典时代”:“公民的权利宣言”、“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舆论对民法典的这些描述,折射出这部法律对于中国的价值和意义。今年另一项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香港国安法”的推出。“香港国安法”将成为民众对于补齐国家安全短板、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新期待。两会期间,随着香港国安立法逐步确立的过程,“一国两制”话题在两会开始和结束时先后经历了两个高峰,反应出媒体对“香港国安法”的高度关注。


图11:话题趋势对比:依法治国和一国两制


七、词云分析


      总体来看,“发展”是主旋律。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绿色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等都离不开“发展”。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如何恢复保障就业,全面启动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常态发展,成为了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39处讲到“就业”。5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保住企业对今年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是我们当前落实‘六保’任务的一个关键。” 因此,不难解释为何“疫情”和“企业”分别成为了两会召开前后的高频关键词。


图12:两会召开前词云图

图13:两会召开期间词云图

图14:两会结束后词云图

八、提案、议案相关报道的词向量分析

    对两会提案、议案的相关报道进行专题数据分析,利用word2vec算法获得每个关键词的词向量,再基于改进的聚类算法对词向量的进行自动聚类,使用非线性降维方法来将词向量映射到二维,以便于可视化,从而形成两会建言献策新闻报道的词汇关联图。图15中,字体大小表示词汇的权重值大小,反映词汇在评论中的重要性;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话题;词汇之间距离越近,说明它们在同一语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越具有语义相关性。

    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将内容归为十大主题,除了与会议议程、提案本身相关的主题外,今年两会的提案议案中,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1)立法相关。该主题侧重民法典及香港立法方面,从“民事”、“权利”、“统一”等重点词汇中可以反映出来。

    (2)未成年人保护。该主题侧重法律机制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比如,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贤义提出,“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校园霸凌和学生欺凌现象逐步减少;加强学校外围治安环境的治理;从国家、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根据关联词云图,不难看出,该主题与另一分类”教育体系“词汇距离近,具备话题相关性。

    (3)市场政策。该主题热门词汇主要是“企业“、”政策”、”市场”、”就业”等,如何落实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政策,保障人民就业,确保企业复工复产,真正实现“六稳六保”任务,是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关注的重点。

    (4)新基建。今年,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成为热点话题。 “新基建”范围和建设中的“科技成色”是一大瞩目亮点,其与传统基建相比“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被多次提及,“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等内容也被多次提及。

图15:建言献策词汇关联图


九、结语


“疫情防控”成为今年“两会”新闻的首要话题,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对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威胁为近百年来罕见。时至七月份,全球大多数国家仍深陷新冠泥潭,中国北京也曾再次扩散。关于新冠疫情,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疫情防控仍然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最大的挑战。

“两会”推出“香港国安法”使“一国两制”成为本次“两会”新闻的热点话题。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底线,“香港国安法”的推出对香港未来的持续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成为“两会”热点话题说明,创新和科技是支持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源,并且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共识。中国在工业化革命中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在这轮数字化革命中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在很多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中已经领先世界。

不同区域媒体的“两会”新闻话题存在明显的差异,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更关注“科技创新”,中西部地区则更关注“脱贫攻坚”。这一方面说明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各区域也要客观地接受现状并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都是为了同一个“美丽中国”的梦想而努力。

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发展”始终是主旋律,而“稳企业”很重要,“保就业”很重要,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保经济”几乎成为全球共同的挑战。在全球经济大衰退的背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新基建”就是其中一个新的抓手,它本身就具有科技创新的属性,同时又能为相关领域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当下的世界,因为新冠疫情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中国虽然已经走出了新冠的“泥潭”,但仍然要与全球一起面对动荡和挑战。我们唯有在惊涛骇涛中前行,才能率先看到希望的曙光。










沪ICP备0909964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