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趋势 | 互联网与社会工作:过去,今天和未来

2017-01-25 21:45:00
李军 萌泰科技
原创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最早起源于军事,其初衷是为了创造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以防止战时因指挥中心瘫痪而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却意外地构建了一个可以实现平等、去中心化、共享和创新的虚拟世界[i]。互联网的平等性和开放性使得互联网在近几十年来得以高速发展,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社会工作者来说,互联网既是高效的技术工具,又是工作所依赖的网络社会生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沟通工具以及网络社会生态对社会工作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互联网的出现最早起源于军事,其初衷是为了创造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以防止战时因指挥中心瘫痪而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却意外地构建了一个可以实现平等、去中心化、共享和创新的虚拟世界[i]。互联网的平等性和开放性使得互联网在近几十年来得以高速发展,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社会工作者来说,互联网既是高效的技术工具,又是工作所依赖的网络社会生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沟通工具以及网络社会生态对社会工作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互联网与社会工作的过去

 


近代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和职业,起源于西方社会,但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古老的助人活动,其诞生远在互联网诞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借助一些技术工具更好地开展工作也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古印度人借助算盘来进行捐款跟踪统计,中国古代的墨家鼓励弟子掌握各种技能来践行兼爱的理念。

互联网诞生之后,最早的互联网应用是电子邮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子邮件始终是最重要的人类沟通方式之一,社会工作者早期借助电子邮件进行与人沟通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技术应用。早在1985年,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的社会工作教授迪克·斯科奇( Dick Schoech)创办了《Computers in Human Services》杂志(现名《Journal of Technology in Human Services》),该杂志呼吁在社会工作、精神健康、福利、教育等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领域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自此,在社会工作领域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工作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总体而言,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在过去对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远未达到技术应该也可以发挥的功效。

互联网与社会工作的今天



当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沟通和生存方式。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到零售、金融、生活、教育、医疗、制造、科技等各个领域。各类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将人们的交往、生活和工作都无缝连接在一起。截止到20166月,苹果App Store官方统计的应用数量超过200万款。Facebook和微信的的月活跃数分别达到20亿和8亿。可以确切地说,如今是真正的互联网时代,也是真正在的互联网社会。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被提升到了一个国家战略高度。互联网+不仅可应用在商业社会的各个行业,更可服务于和谐社会治理和社会转型。

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时代和社会,社会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互联网的特点和价值,积极主动掌握互联网的各项技能,致力于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当前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缺少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社会工作者往往也以文科教育背景为主,这就造成了社会工作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普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工作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存在脱节现象。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工作急需通过“+互联网”来赶上社会发展的的节奏。


互联网与社会工作的未来



“集市+互联网”产生了淘宝,“银行+互联网”开启了支付宝[i]。那么,“社会工作+互联网”也必定能够产生新的火花。



首先,互联网是社会工作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以及便捷的搜索工具为任何人提供了信息获取的渠道。

 

其次,互联网是有效传播社会工作理念的平台。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长,也不是十分的完善,仍旧需要相关人士努力的去传播社会工作发展的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工作、发扬社会工作,使得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深入人心。

 

再次,互联网是社会工作新型沟通方式。社会工作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互联网恰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沟通手段,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已经深入改变了人类社会沟通行为习惯。运用移动互联网,社会工作者可以快速融入新型网络社会,随时随地的与案主沟通,更好的服务案主。

 

最后,互联网也可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管理实务工作,成为社工实务工作的效率提升工具。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传统的服务行业可通过复制“互联网+医疗”或“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社工服务模式,从而可以更高效、便捷地为案主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比如,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社会工作项目管理,协同办公,数据处理等。在提高社会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服务成本。

 

互联网+社会工作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亦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深度融入的挑战。互联网是年轻人的时代,年轻人对互联网的接受度和融入度往往比老一辈社会工作者更深。社会工作者必须快速掌握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并主动融入其中。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必须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培养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其次是负面信息的挑战。互联网是一个鱼龙混杂的世界,负面信息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其对案主的诱惑和消极影响往往不可避免。比如毒瘾或网瘾就可能面临不断反复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挑战,社会工作者需要尽可能多的引导案主接受正面的信息,发扬正能量。政府和社会工作者都应积极引导互联网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则一个“向善”的互联网必然会产出良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即网络隐私的挑战。互联网是一个极易引起安全隐私泄露的场所,虽然利用案主的个人信息可能会更好地提供相关服务,但相关法律和伦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社会工作者在使用互联网开展实务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对案主的信息保护,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对案主的无意识伤害。对此,相关部门及社会工作组织需要制定网络社会工作的安全操作规范,将隐私泄露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甚至为零,保护案主的隐私,也是保护社会工作者自己。

 

综上所述,虽然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早已根植于中国千年的文化传统之中,但社会工作在国内的发展更依赖于政府的倡导和社会工作者的群体努力。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社会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远大于挑战。政府和社会工作者都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并致力于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人的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